•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品牌创意

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30品牌创意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把第二课堂办成“超市”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16    点击数:10935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爷孙俩出门,赶着一头毛驴,路人看见了讥笑说:有毛驴不骑,真是傻瓜!爷爷赶紧让孙子骑驴,自己跟着走。又有行人大加指责,说这小孙子自己骑着驴,却让爷爷跟着走,没孝心!小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骑驴,还是有人忿忿不平道:爷爷骑驴,让小孙子跟着奔命,没爱心!爷孙俩没办法,只好找根杠子和绳索,抬着驴走。
   之前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也经历过像“爷孙抬驴”故事一样的波折。

第二课堂到底开不开
在我没有担任校长之前,我们学校和大部分学校一样开设第二课堂。当时的第二课堂项目大概有十几个,仅限于竞赛队及运动类项目,比如篮球队、舞蹈队、合唱队等,项目是由学校指定开设的,然后教务处去物色指定由相关专业素质的老师来负责带队。学生也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参加。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师生们都觉得有些怠倦,也产生了很多意见:老师们觉得是“能者多劳”,甚至是“老实人好安排”,为什么有的老师要开第二课堂,有的不用开呢?学生们不会主动去参加第二课堂,老师选上了就去,没选上就不用参加,被选上的不愿参加也要被迫参加,等等。
意见提交到教代会讨论,因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第二课堂就取消了。从此以后,学校本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改为由班主任自由组织学生活动,全部压力和任务都给了班主任。可是班主任管得了打篮球的,就顾不上踢足球的,会指导跳舞的,又不会指导摄影。于是下午第三节课很多学生基本处在自由放羊状态,久而久之第二课堂成了自由活动课。过了两三年,新问题又开始出现:躲在角落打架、抽烟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者还有爬墙外出等问题。面对这些管理的漏洞,这时又有些老师在教代会上开始写提案了:学生们的自由活动课要统一管理,否则自由活动课成了德育管理老大难了,建议学校要恢复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到底开不开? 问题摆在了新任校长我的面前。在全体教职员会议上,我跟老师们讲起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我校的毕业学生小琳(化名)。在我担任学校团委书记时曾指导过她参加长安镇歌唱大赛,她与来自本镇各行各业的高手们一起同台竞技,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小琳入学时是学校出名的“逃学王”,经常请假、旷课,但她有一技之长——唱歌。就是因为唱歌,使她一步一步成为了校园十大歌手、校园歌唱大赛冠军、全镇歌唱大赛亚军,是歌唱给了她自信成长的平台,让她整个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变得自信大方、待人有礼、好学上进了。
第二个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创造者加德纳。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素质教育的大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其特长,得到发展,体验到成功,那就可以转化更多像小琳这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成功呀!这个素质教育的大平台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最后我很坚定地告诉全体老师们:第二课堂必须开,它和正课一样重要,一定要开好!

把第二课堂办成“超市”
开完了教师会议后,我开始思考第二课堂要怎样开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达到以上的教育目标呢?
我想起了超市。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商店与现代超市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发现“超市”有趣的三个创新点:其一,传统的商店购物是售货员把商品给顾客,超市购物则是顾客把商品给售货员,后者更加凸显了顾客挑选的主动性;其二,商店的物品比较单一,超市的物品则比较丰富,后者更加拓展了顾客挑选的机会和空间;其三,商店的服务比较刻板,超市的服务比较周全,后者更加体现了顾客“上帝般”惬意的心情。
      如果把第二课堂办成“超市”,我们的学生成了购物的顾客,我们的项目成了超市的商品,我们的老师成了售货员,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把第二课堂变成超市,有几个难点需要突破:如何使教师、学生人人都参与?如何凸显学生选择的主动性?如何确保有丰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为此,我先后召开了一系列的“诸葛亮会议”,如领导班子会、教务主任会、教研组长会、教师代表会,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综合了大家的智慧后,我对“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有了整体的规划,难点问题一一有了解决措施。
首先,专门成立了第二课堂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级部、专业部、教研组齐抓共管,真正做到了部门全员参与、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在整合第二课堂管理力量的同时,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做了制度上的规定:做到活动内容、活动场所、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参加学生、课堂管理责任“六明确、六公开、六固定”。为了鼓励教师、学生参与,我们强调将教师能否成功开设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评估,与评优晋级相挂钩;学生第二课堂的成绩评价与学分制相衔接,与毕业成绩相挂钩。
其次,为了凸显学生选择的主动性,第二课堂报名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根据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设立几十个报名点,几十张桌子在校园内一字摆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课程就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而且,学生在挑选兴趣项目的同时也可以挑选老师。现在,第二课堂选课全部实现网络化运作,每位教师将自己的项目介绍,成果展示等上传,由学生浏览选择。
再次,有丰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是超市模式第二课堂的关键。以前开设第二课堂的老师认为“学校安排我开什么我就开什么”,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则“听之任之”,“老师让我参加什么我就参加什么”,这样下来,项目单调,老师也无所谓,学生也没有了主动性。为了激发师生的热情,我们推行了优胜劣汰制——开设后报名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及事先规划人数的一半时,该课程取消。项目的设立完全是由学生的需求来决定,老师们为了保证项目课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先在校内做一番“市场调查”,并按照学生想学什么就开设什么,很多老师为了成功开设第二课堂自学魔术、插花、剪纸、茶艺、街舞等等。
超市模式第二课堂所有项目分“学校代表队”、“学科竞赛队”、“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技能训练”四大类别,从书画竞赛队到学校田径队,从女子垒球队到男子棒球队,从炒股到理财,从护理到插花、从串珠到健美操,从FLASH制作到学校网站新闻采编,从机器人到十字绣,从诗文朗读技巧到演讲艺术,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让他们更了解自身的能力及潜能,也为整个校园带来了新的气息、新的活力。

“超市模式第二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有这样一位学生小明,他曾经在北京读过书,在美国也读过书,在江西赣州也读过书,读的都是名校,成绩却越来越差,但让他妈妈更烦恼的是发现他整个人越来越懒散,整天没有一点精神,在家里除了睡觉就是玩电脑,不愿意干活,不愿意跟人交往……
入学后,我推荐他去学校“超市模式第二课堂”品牌活动——校园电视台《英语面对面》做主持,这个节目是我校推广英语教育的王牌节目,每周两次在全校各班播放,标准流利的口语,清爽帅气的外表让他很快成为了校园明星。他立刻找到了自信,在与老师共同主持节目的交流沟通中,对老师逐渐产生了信任,后来在我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上,他报名参加学校的“校园十大歌手大赛”,表现出色,台风很好,获得了第二名和最佳台风奖,受到全校师生好评。通过学校提供的这些机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并展示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对老师对家长也产生了更多的理解,与母亲的关系也融洽了,毕业时,小明的妈妈曾告诉我,他对他妈妈说:“妈妈,读了几所国内外名校,我觉得长安职中才是最适合我的学校。”
像小明这样的学生有很多,在“超市模式第二课堂”中,学生们觉得既新鲜又有意思,参加这些课程的学习无疑让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可以和更多的老师接触,学习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开阔自己的视野。

“市模式第二课堂”学校带来了什么
2006年1月,经过市、省层层推荐和选拔,我主持的课题《超市模式第二课堂的运作与管理》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这是当时东莞市有史以来第二个国家级课题。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课题培训时,发现身边坐着的大部分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大学的教授。一所职业学校关于第二课堂的课题能跻身于国家级课题的行列,真的很让人兴奋,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是对的,这也鼓励着我们把“超市模式第二课堂”做得更好!
继《南方都市报》刊登了《长安职中第二课堂开“超市”》的报道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省内著名媒体的记者相继来学校采访报道。《广州日报》的记者马骏专门为此事采访了几位专家学者。其中,东莞理工学院的刘治猛教授认为,在第二课堂中推出“超市模式”这一概念比较新奇,只要课程能与学生的兴趣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推行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学生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当然,其最重要的探索是,在学习课程和授课教师的选择上让学生有了自主权,实现了师生之间某种意义上的平等。
 
此案例收入《东莞市优秀管理案例汇编》。以下是案例点评:每所中职学校都有第二课堂,通常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第七节课,有些学校叫“选修课”,有些学校叫“社团活动课”,还有些学校叫“自主套餐课”,等等。尽管叫法不一,但真正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并收到成效的学校则寥寥无几。长安职中另辟蹊径,把第二课堂规范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以生为本,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超市模式”,诠释了中职教育新理念,值得借鉴和效仿)

(源自:《一半是教育创意  一半是教育情怀》 · 曹永浩 · 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