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品牌创意

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30品牌创意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故事外的故事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16    点击数:11305    
教之道,德为先。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德育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运作和管理的基石,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科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心理严重;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自信心缺乏,对未来的人生充满困惑和迷茫。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实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学校传统的德育工作似乎陷入了怪圈。老师们每天诲人不倦,日复一日,重复着相同的话,老师们觉得自己都快变成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了。而学生呢,总是被动地接受,对那些空洞而又苍白的说教不以为然,更有甚者产生了逆反和对抗心理。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里指出自省能力是人的八大智能之一,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自然不应该忽视了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真正的的德育,必须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自省,从而实现个体主动内化的过程。否则,任何外部施加的说教,都无法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
那么,如何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并提高其成效?一个小故事的教育智慧给了我启发。

假装糊涂的妈妈
一天,妈妈带着3岁的儿子逛超市回家。妈妈手里拎着好几个袋子,儿子却忽然跑到妈妈前面,张开手臂说:“妈妈,我走不动了,要抱抱。”其实超市到家也就几百米的路程,妈妈知道是他的懒劲又上来了。于是心平气和地跟他商量:“乐乐乖啊,你看妈妈现在手上这么多东西,怎么抱你呀?”
“不,我走不动了,就要抱嘛。”儿子嘟囔着小嘴说。看他的样子,如果再不抱的话,他马上就要使出他的撒手锏——哭闹了。无奈之下,妈妈只能尽量腾出手来抱他。妈妈气喘吁吁地抱着他来到小区门口,累得实在是没有力气了,于是把他放下,说:“好了,快到家了。”谁知他猛地转身趴在了妈妈的背上,搂住妈妈的脖子,说:“妈妈,还没到家呢!”妈妈很生气,刚想对他发怒,却突然看到不远处一位和儿子一般大的小姑娘正缠着她的奶奶,也要抱。正当小姑娘即将哭闹时,她奶奶忽然转移了话题:“宝宝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奶奶年纪大了,搞不清了。”那位奶奶肯定在装糊涂,而那小姑娘听到她奶奶这么一说,竟然立刻拉起她奶奶的手向前走了,嘴里还说着:“奶奶,我带你去,就在那个楼里面。”看到装糊涂有这么好的效果,妈妈决定效仿一下那位奶奶,于是就问儿子:“儿子,我们的家是哪一幢房子啊?妈妈好像找不到了。”这招果然灵验,儿子立刻从妈妈身上移开,接过妈妈的话,说:“妈妈,我能找到。”说完便撒开小腿“蹬蹬蹬”地跑了起来。
到了家门口,儿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仰着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的家到了。”看着儿子鼻尖上的细细的汗珠,妈妈边给他擦着边表扬道:“儿子真棒!”儿子也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原来,每个孩子都有“爱表现”的心理,而妈妈的“装糊涂”正好满足了他们。“假装糊涂”不仅让妈妈省了不少精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真是一举两得啊!
其实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学学这位妈妈装糊涂的智慧呢?在旧有的德育教育形式不是校长讲就是老师讲,学生只有坐着听的份。我们是否可以大胆设想——调换下位置,由学生讲,教师听。把思想的主动权和发言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见闻,抒发内心的思考和真实感受。这样的话,学生就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角,也更容易让其他倾听的同学产生共鸣,自觉地去完善自我。作为老师,也可以倾听同学们的诉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增进师生的沟通与感情,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中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
至于采用何种形式去组织这样的德育活动,我又想到了近几年来凤凰卫视、CCTV等电视媒体流行的“访谈类”节目:《杨澜访谈录》、《实话实说》、《艺术人生》、《面对面》……主持人往往采用巧妙的引导,让受访人讲述自己最难忘的事,形式活泼又感人至深。这岂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至此,我心中思考已久的德育活动形式初见端倪:采用访谈的形式举行德育校会,节目名称叫“说出你心中的故事”。

半工半读的故事
2009年开学之初,我在学校的领导班子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德育活动议案,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完善的活动方案。经过几番策划,第一期访谈节目的主题定为:我人生的第一次就业——半工半读的故事。
半工半读班,是我校于2008年秋季落实教育部、省教厅的工学结合职教精神而开办的,也是全市唯一一所公办学校成功试点半工半读的学校。这个班的学生在学校三年的学习时间工厂工作一个学期,再回校学习一个学期。他们主要来自本市、本省,少部分来自外省,其中大部分家庭比较贫寒,半工半读正好可以自己挣钱交学费,减轻父母的负担。专业设置为模具设计与制造、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专业设置为模具设计与制造、酒店管理两个专业。
相较于其他全日制在校读书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的思想更成熟一些,对生活的体验更深刻,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因此,我想,让他们当这次访谈节目的主角,向全校师生讲述自己工学的故事,用真人真事来打动、启发其他学生,肯定能收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2009年5月28日下午,阳光灿烂。我校第一期“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之“我人生第一次就业——半工半读的故事”如期举行。

《故事》第一现场
【在工厂打工苦吗】
主持人:相信很多同学都非常想知道,你们所工作的工厂都是生产什么的?
A同学:鞋子。
主持人:那么你们负责做什么工作?
A同学:我们的工作是流水作业。一条流水线分三段。前段是把材料放在鞋子模型上定型、中段是加工和贴鞋底、后段是包装和保洁。每条生产线上都有我们半工半读的同学,他们负责不同的工作。
主持人:劳动一天下来有什么样的感受?
A同学:浑身会觉得很酸,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凳子做,要站着上班,我们的工作平均每5——6秒做一个动作,一天下来重复这一个动作数百次。
主持人:听说你们一天的餐费只用5元左右。都吃些什么?
B同学:我们在工厂的伙食不是很好,我们一日三餐费用加起来才4块2,而且品种少,腐皮、白菜、海带、辣椒。我们日常吃的菜,就这么几样。
主持人:住的环境怎么样?
B同学:我们刚到工厂宿舍的时候,宿舍里面一片狼藉,而且床铺陈旧、破烂,但经过我们同学半天的清扫,宿舍立刻焕然一新。
【周末坚持学习】
主持人:一周工作五天,你们是用什么时间来学习呢?
A同学:我们利用星期六、日上午回学校学习。
主持人:工作这么累,有没有想过干脆不去上课好好利用周末休息一下?
A同学:刚开始有几个同学因为工作实在太辛苦,就请假没有上课,但是后来看到别的同学都能坚持,为什么自己不能呢!看到别人都在认真学习,自己为什么落后于他们呢!所以以后再苦再累,都能坚持来上课,主要是对自己的美好未来负责。
主持人:可是我参观过你们在工厂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看到桌椅,你们是怎么来复习的?
A同学:我们是利用星期六、日下午的时间来复习,宿舍里没有桌椅,我们就蹲着或坐在地上,把作业本放在床上,趴在床上写。有时有的同学作业没有做完,十点半又要关灯,无奈我们只有利用走廊上微弱的灯光完成作业,夏天有蚊子光顾,冬天有大风敲窗,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我们完成作业的决心。而且我们记得学校就业办的尹兴河主任多次引用《孟子》中一句话,它一直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这句话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深夜操练】
主持人:上学期的校运会上,我们看到你们的方队整齐划一地通过主席台接受学校检阅,能告诉我们练了多长时间吗?用什么时间去训练的?
C同学:我们是用下班的时候来练习的,当时那几天下班比较晚,8:30下了班,8:40就要去篮球场集合。我记得那段时间,天很冷,刚刚从暖和的车间里出来,又被冷风吹,有几位同学感冒了,连老师也感冒了。但是,老师还坚持给我们训练,喉咙也因为喊口号而变得嘶哑了。这样的训练,我们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每天练到晚上十点多,有几次甚至练到十一点半。
主持人: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还要训练那么久,为了什么?
C同学:希望把我们半工半读班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校师生。(掌声)
【谢老师和未婚妻吵架了……】
主持人:从与你们的交谈中,我们知道,在你们坚持训练的时候,老师一直陪伴在你们身边,能不能谈一谈你们所接触过的老师在你们心里的印象呢?
C同学:在这半年里,一直有几位老师和我们共同走来,其中有谢老师,他是我们的指导老师。是他给我们军训,与我们一起进入工厂,与我们同吃、同住;与我们一起承担艰苦,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他每天都会到车间看我们。由于长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同吃同住,使得他根本没有时间去陪他的未婚妻,甚至有几个晚上,我们听到他们在电话里的争吵,这使我们心里很内疚,老师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
谢老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学习的看法。记得在一次聚会上,他对我们说:“如果你们是来这里混三年,等拿毕业证的话,我劝你们还是回去吧。这么辛苦,值得吗?”想想老师的话,真是极对。在工厂的半年里,我们一直做着普工,明白了没有文化的痛苦和现实中的残酷。这使我成长了很多,也明白了文化的重要。
【最爱穿校服】
主持人:我们学校里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但有些同学并不情愿穿,而我发现你们在工厂里恰恰相反,你们可以穿自己的服装,但偏偏都喜欢穿校服。这是为什么呢?
D同学:穿着校服很自豪,让我们感到身后有学校的支撑,让我们在工厂有安全感,时时刻刻约束着我们,让自己做到更好。穿着校服,也让我们知道,现在只是暂时在打工。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双手打拼赚取学费,改变我们的未来。(掌声)

故事把家长也感动了
半工半读班同学身上闪现出的团结互助、尊敬师长和刻苦磨练、励志成才的良好品质感染了在场的很多听众。访谈结束后,很多学生感触颇多。一位同学说:“他们之间的那种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真的能给人很大的动力,让我感动。”有同学表示:“与半工半读班的同学对比,我发觉自己比他们幸福得多,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那样执著于学习,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还有同学说:“其实我们的老师也为我们献出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但我们却认为理所应当,很少会以感恩之心去理解老师,真是惭愧。”……
2005级的卢淑仪同学把工读班学生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她的父母也被深深地打动,第二天就来到学校团委表示要资助工读班陈静同学三年的学费。据跟踪了解,在陈静同学的高中学习阶段,卢淑仪同学的父母一直坚持不懈给予资助。

在故事中成长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我们决定把这种访谈式德育校会固定下来,定期开展。
第二期“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系列访谈节目的主题是“我最感激的人”。受访的同学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感激的人,有的是身边的同学,有的是学校的老师,有的是家中的亲人。由于都是真人真事,都是一些生活的温馨细节,非常令人感动。
第三期的主题是“我创业就业的故事”。为了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中等职业教育推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同学们实践环节学习,提高同学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职校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我校安排了二○○五级学生高三年级时到企业进行自主创业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涌现了一批优秀实习生。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好地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从中借鉴经验,我们邀请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和全校师生面对面交流。
其中一个接受采访的学生叫卢国平,该生在校期间是学生会广播站站长,表现较出色,在一间塑胶制品公司实习期间,工作积极,做事认真,很快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信赖,经过公司考核后正式担任了该厂厂长。他特别强调,很多能力都是他在学校当学生干部时就开始锻炼的,“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平台”。
另外两位同学向全校师生介绍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其中一个在一间电子公司,主要做包装和电子机台的操作,另一个在自家小叔的印刷厂,主要是在纸皮上贴商标。他们的长辈都是公司的老总,即他们是所谓的“富家子弟”,但他们选择了到基层锻炼。刚开始时,他们都觉得很苦很累,但都坚持了下来,克服了困难。他们深刻地谈了自己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其中一个学生说,选择基层工作可以提高自己与人的沟通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的身体。另一个学生说,这次的实习改变了他过去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和同事的沟通能力有所增强,同时,了解基层的管理方法,体验基层里的生活,对以后打工或创业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四期的主题是“我们的体育艺术节”。每年一度的体艺节是我校的一项盛大的活动,第四届体艺节结束后,我们紧接着策划了第四期德育校会,主题就定为“我们的体育艺术节”,把在体育艺术节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请到了舞台上,让他们和大家分享参赛与获奖的感受。体艺节中体现的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百折不饶、团结进取、友爱互助、热爱集体的精神以及年轻人青春活力、自信大方、诚实有礼的精神面貌将是今后学习工作中的一笔无形的财富。
第五期的主题是“我们的专业技能竞赛”。2008年东莞市共举办了包括英语口语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竞赛以及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等三个专业共5个项目的比赛,我们学校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是,我们把部分获奖的同学以及指导教师请到德育校会上来,让他们讲述在比赛准备过程以及比赛中是怎么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一项成绩都来之不易,都凝聚了参赛师生无数的精力、汗水。通过他们的讲述,台下的听众也被他们那种团队协作、刻苦敬业的精神、情怀深深感染。
第六期的主题是“爱校爱班爱师爱友”。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不同的是,这次我们请来的嘉宾有点特殊,其中有曾经的“差生”,还有校园中的“ 靓妈妈班主任”。昔日经常打架违纪的“差生”进入长安职中后,在老师的教导、启发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还当上了班长,成为同学们的表率。“ 靓妈妈班主任”是校园里的一群年轻的女教师,她们一边为人妻母,一边为人师长,身兼多重角色,在家庭与工作的天平上,经常不得不倾向工作,以致连自己的小孩生病都没空照看。
第七期的主题是“十八岁的故事”。 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如防止上网成瘾、早恋、追星等,向来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却也非常棘手,老师们常常找不到好的对策。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再次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有个男生曾经沉迷网络,他以身说法,讲述了网络游戏的危害,以及他如何戒掉网瘾;两个女生和一名教师分别谈了对早恋的看法,一致认为,青少年各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过早谈恋爱对身心发展、理想前途都是有害的,应以学业为重,树立远大的抱负,异性之间保持纯洁的友情,共同展望幸福的未来。此外,我校的副校长还回忆了当年她们追星的故事,引导学生们追求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

心中的故事最感人
访谈的话题越来越丰富,嘉宾的面孔也越来越多样,有在校的学生,有已经毕业的校友,或者是教师,还有学生家长、企业老总等,德育校会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越来越活泼,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无须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很多学生却说自己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精神的洗礼,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通过一期期的访谈节目,我们反复地向学生灌输了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等正确信念、美好品质,努力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至此,我们也达到了德育工作的初衷。
长安教育卫生局的丁局长看了我们的访谈节目后专门点评说:“这个活动形式非常好。健康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宽容的心态,和谐的心态,对社会、对老师、对学生都越来越重要。这个形式好就好在让学生以自我教育的方式、用他们亲历的感人故事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
江门鹤山职业中学的领导来我校参观访问,看到我们德育校会的材料,回去后也学习了我们的做法,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次团中央的一个部长来长安,看到我们这种访谈式的校会,面露惊喜,他说, 团中央最近也开始以这种形式开展共青团活动,而我们学校采用了这种形式比团中央还早了两年。
每一期的访谈内容,我让团委的老师作好实录,存入学校的德育活动档案中。有一天,《人文职教》主编吴长青来学校采访时看到了“说出你心中的故事”的相关资料后,大加赞赏,在《人文职教》上第一次破例用了九个P(九页)的大篇幅,全文刊发了《我人生第一次就业——半工半读的故事》现场实录材料。他发自肺腑感慨:“我是含着眼泪审完这篇稿件的,真的被感动了!”
如果把教育工作比做打仗,德育就是占领的教育制高点。英国大哲学家、科学家劳威恩斯认为,“德育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教育上第一号战略问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良好的专业技能已经不再是用人单位选择员工的唯一标准,具有完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将更受欢迎。我们将继续寻找学生成长中关心并实用的话题,让学生快乐地感悟,深刻地思考。同时,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在前进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把好德育教育关,为我们中职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注入新的活力。
 
     (源自:《一半是教育创意  一半是教育情怀》 · 曹永浩 · 暨南大学出版社)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canitake.net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link cialis coupon 2015
cialis 2015 coupon cialis coupon lilly coupons for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cialis 2015 coupon cialis coupon lilly coupons for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drug prescription card read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aerius kaufen 2minapp.azurewebsites.net aerius medik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