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品牌创意

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30品牌创意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车间进校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16    点击数:11883    

 

三个疲惫的士兵走在一条陌生的乡村路上,他们又累又饿,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把可以吃的东西都收藏起来。士兵们挨家挨户讨吃的,可村民们都说没吃的东西。
饥肠辘辘的士兵向村民们提出了一个让人感到很新奇的要求,借村民们的锅来做“石头汤”。好奇的村民们答应了,并为他们准备好了木柴和大锅,士兵们开始用洗干净的一块石头开始煮汤!
“为了汤的味道更鲜美一点,还需要一点盐和胡椒。”一个士兵说。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我家里有!”赶紧就跑回去取了。另一个士兵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点排骨、小白菜,那么汤会更甜。”
“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赶忙地跑回家里拿了来,丢进了汤里。
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煮好了,士兵们美美地喝上了一顿“石头汤”。

学会经营你的“石头汤”
前面讲述的故事里,三个士兵之所以成功地喝上了石头汤,第一是因为他们有“理念”,他们有个好主意,知道喝上美味的汤需要那些原料;第二是因为他们有“智慧”,“煮石头汤”可以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好奇心,让大家参与进来;第三是因为他们会整合“资源”,煮汤原料可以通过巧借资源方式获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中只有理念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经营你的理念。
我们的“车间进校”和三个士兵煮石头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开办模具专业时,我们无师资、无技术、无设备、无场地,我们像三个士兵有的只是理念、智慧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认准了东莞长安作为“中国五金模具名镇”,现代模具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装备型产业,其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是其他加工制造业所不能比拟的。目前长安镇1600多家外资企业中有300多家企业从事机械五金模具生产,600多家民营企业中的一半以及1.5万多家个体工商户中的近两成均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超40亿元,利税5亿元,五金模具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经济,这也是我们煮“石头汤”的好原料。这样的经济产业背景决定了我们可以而且必须开设模具专业,学校唯有培养适合的区域产业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才可在职业教育中先声夺人,占领制高点。至于“无师资、无技术、无设备、无场地”,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我们运用智慧,巧借资源。

全民投票
专业建设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最重大的事件,上马模具专业光是校长的理念可不成,学校的每个人都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而且要想做成这件事,必须使全校教职工认清形势、团结一心、齐心合力。所以,我在全校内发动了模具专业论证的大讨论:模具专业要不要开?
当时可谓是一腔热血,充满激情。“时不我待,我们现在抓紧还来得及。若错过这两三年关键期,就将前功尽弃,而且将被其他学校甩到后面!”我在全校教职员专业论证会上讲出了这样的话,但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形势逼人,催人奋进。我暗自下了决心,学校模具专业一定要抓住机遇,上!
 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很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担心:长安职中从没开过工科类专业,没有一点经验;模具设备、师资从何而来等等。困难是现实的,克服眼前的困难也是有难度的。但是我们的眼光必须放远:一个职业学校如何才能真正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必须靠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怎样才能做强做大做出特色,必须与当地区域经济的特色紧紧相连。我反复在骨干教师会议、领导班子会议上反复向大家解说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展望模具专业发展形势。最后要求大家全员表决:同不同意开模具专业。虽然最终没有百分百通过,但绝大多数人都领会了校长的理念,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基础。
 
学会“管理”你的领导
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要学会“管理”你的领导。
3月份,教育局要上报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招聘教师计划,全校论证完后,我们就上报开设模具专业。因为是新开专业第一年招生,我们还特意在全市的招生简章中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模具专业的前途和前景。
当时学校属长安镇人民政府管理,模具专业能否成功开办,长安镇领导的态度最关键。可是,这个话题刚提出时,上级领导就提出了很多疑虑,最难让他们放心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长安职业中学开设工科专业有学生来报读吗?”我们的招生计划都已向社会公布,如果上级不批准,我这个校长真的是骑虎难下了。这时,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领导清楚地表达开设模具专业的必要性,用领导们能接受的思维方式,去引导领导们来思考,朝着我的期望发展。换而言之,就是学会“管理”领导。
于是,我主动邀请当时分管教育的党委麦副镇长、教卫办丁主任、文教办孙主任和咸西社区抓教育的麦主任和我、黄副校长一道外出进行专业论证考察。
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共参观了三所学校。
第一所是市内的常平黄水职中。黄水职中2005年开设了模具专业。常平镇作为一个物流重镇都有魄力开模具专业,都能招到学生来报读,那么长安镇作为“中国五金机械模具重镇”,有这么突出的产业特色,有这么大的就业市场、有这么多的人才需求,长安更应该有一所学校培养模具人才。
第二所是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校。这所学校有一万平米左右的实训大楼,有几百万的实训设备,模具专业在校生近千人。看这所学校,我想让领导们看到模具专业可以做大,可以做成品牌特色。
吉林大学珠海分校是我们的第三站。我请机电工程系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博士刘向阳介绍了模具行业发展的前景,讲人才培养、技术引领对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考察完毕后,几个领导颇为感慨,也开始和我们形成了共识:模具专业要办,而且要办好、办优、办强。
记得那一天上午,麦副镇长带着我们几个守在时任的梁镇长办公室,从十一点等到十二点半,梁镇长开完会处理完其它事情已到了午饭时间,于是他招待我们在政镇府旁边的酒店,边吃饭边听汇报。麦副镇长、丁主任、孙主任和我轮番汇报开设这个专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听完我们的汇报后,梁镇长表了态:“我个人同意,但要报镇委镇政府班子通过。”
 之后的日子可以说是在煎熬中等待,直到六月十二日,与麦副镇长一起外出学习时,上车前他告诉我:“昨天镇班子会同意学校开设模具专业,你可以安心外出学习了。”三月份我们在招生简章里已向全市宣传学校模具专业要秋季招生,但六月十二日才正式批准。如果方案没有得到批准,到今天我也无法想象后果会是怎样,所以我永远记得那一天,以我的性格来说,这是我人生中做得最冒险的一件事了。
就这样,一所职业学校开设一个专业报请了镇委镇政府班子会议通过,并批复了三百万经费供学校采购相应专业设备。这可是超级别、超豪华版的专业开设论证啊!

破解“四无”
六年过去了,我校的模具专业已在全省具有龙头影响力,开设三年内成功申报省重点建设专业,成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制牵头学校。想当初完全是一张白纸,无师资、无技术、无场地、无设备,要破解“四无”问题,就必须我们用智慧和策略去化解。
师资怎样去找?有两个关键人物一定要找到,一个是负责整个专业规划与统筹的学科带头人,一个是有经验的抓实训的负责人。
我找到了社区主管经济的主任帮我联系参观模具厂。在永泰模具厂,我留意到了朱实践师傅,他在模具这个行业做了八年多,对整个行业,特别是对生产过程十分熟悉。他还做过人力资源管理,为人热情,很符合我心目中的人选要求。于是我就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约他商谈,和他讲学校、讲学生,讲专业发展,把他从工厂“请”了出来。
然后,我们就送了电子专业的老师去江苏参加省级模具专业教师培训,临行,我特意吩咐他:“你自己好好学,学些专业知识,同时另外给你一个任务,想办法带一个专业教师回来。”就这样,我们找来了一个有模具专业建设经验的缪遇春老师。缪老师正式调入我校时,还出现了一些小波折,最终还是我到镇长办公室当面去争取,特批才进来的。
有了师资,下面就要找技术“智囊团”了。我与国家模具实验室东莞实验中心负责人梁培志博士去了华中科技大学参观了国家模具实验室,见到了实验室主任李建军教授;参观了武汉第二轻工业学校。我还加入了东莞市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协会,担任副会长。综合利用这些资源,我们成立了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咨询指导委员会。
以下就是我们模具专业的“智囊团”了——
东莞市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协会陈启平会长;
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实验中心梁培志博士;
清华大学博士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刘向阳教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所刘合群所长;
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余德禄主任;
东莞市广联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张文化总经理;
东莞市铭成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蔡春成总经理;
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张尚明总经理;
东莞市德成五金制品厂李良玉总经理;
宇泰模具(东莞)有限公司黄孟珠总经理;
东莞市五金机械模具行业协会孙唯诚秘书长;
学校模具专业发展史上会永远记住他们!
有了“智囊团”,现在又要找场地了。因为当时学校的实训场室不够,我们把一楼原来的卫生间和一楼的大厅改成了实训室。当时我还在教师会上开了句玩笑:“我们把最肥的地方和风水最好的地方拿来做模具专业的实训室,希望将来我们的模具专业结出累累硕果。”
政府批了三年投入三百万买设备的费用,可是设备要招标、投标、采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眼下第一年开办的专业设备成了问题。

职业学校不是培养流水线工人
长安集团公司蔡副总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要推荐学生就业,请她牵线搭桥,介绍一些能上档次、管理规范、待遇较好的企业。她当时介绍了我们镇比较有名气的时力科技电子厂。
我去了时力科技电子厂。厂长很客气,满口答应,同意接受我们学生去工厂。他说:“校长,我们厂是做精密电子科技的,四千多人,厂区规模挺大,工作环境安静整洁,很多车间都是无尘的,待遇很不错,一来就能拿到一千四五(2006年的收入),你的学生,我们全部接纳下来。”听了这些,我很开心。
接着厂长又说了:“校长,以后再多学生,我都可以收,每年给我几百个都没问题,我们厂的很多工种只要是初中毕业生就能做,他们从事的是流水线的岗位,只要听话、身体好、愿意干活就可以了。”
我问厂长:“我们的学生能到贵厂做技术工人吗?”
厂长笑着说:“这个,你们学生做不了。我们厂4000多人,技术人员不过一百来个,有些技术岗位本科生都做不了。”
后来,我没有把学生推荐到这家企业。我想,长安职中的学生如果只做流水线工作,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没有任何含金量和附加值,就算是待遇好,永远只能做流水线工人,也不是我们的目的。
时力科技电子厂厂长的话促使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沥尽心血培养的毕业生,其就业价值、含金量体现在哪里?企业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结果未必适用于现实,那么职业教育要通过什么形式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学生?”

它山之石——“双元制”的启发
恰逢广东省中职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组织我们去德国参观学习。
德国双元制一元指职业学校,一元指企业。它是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提供办学经费、先进的实习实训仪器和设备等必需的办学条件,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考核鉴定等全过程工作。特别是专业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主要由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专职教师每隔一段时间要到企业去了解、研究,以熟悉掌握企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
看了德国的双元制,我理解了中国前总理朱镕基说过的一段话:“我特别钦佩的是德国的职业培训制度,我觉得德国不但要向全世界出口它先进的产品,更要向全世界出口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朱镕基总理看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要意义。
回国后,我又浏览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书籍和报刊杂志。了解了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行业主导型”的职业教育模式。澳大利亚行业在TAFE办学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可以主导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宏观决策,参与学院办学的全过程,负责教学质量评估,投资岗位技能培训等等,并形成了在国家培训框架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动力,以雇主为中心,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办学模式。TAFE学院与企业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以行业为主导”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风格。
在《中国教育报》上,我又看到了关于美国的“合作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介绍:一是企业聘请学院教师到企业培训职工;二是鼓励职工到学院听课;三是学院为企业开设培训班以及学分课程和学位课;四是学院与企业签订合同,学生在学习期间可到企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企业负责业务指导并发给一定的报酬。
看了这些,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办好职业教育必须“进口”双元制。校企双方深度的产学对接,能使学员更近距离地接触最前沿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可以减轻培养成本和避免重复培养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校企合作”,需要这个办学模式不断进行深度创新和完善,从而引领职业教育走向更深更远,获得的效益更好更多。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做的好是因为政府重视,业界支持参与,公民认可。政府重视则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有立法、有制度保障;业界道义则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有广泛的合作伙伴,能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对接;公民认可则职业教育人有信心,有更多的主动性、能动性,校企合作就有了基于公民热爱的“精神保障”。可以说,这种人文背景下的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是德国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如今,中国的职业教育也通过“校企合作”一定规模地引进了德国的“双元制”。但是,武功秘笈是由前人、是由别人写定的,当我们自己拿过来参习的时候,我们在其中能学到多少本领,我们能利用自己的长处把别人的长处本土化以使之茁壮成长吗?

“门当户对”的徐老板
带着这个想法,走访了很多模具企业的老板,与他们交谈,寻找校企合作的合适模具企业。
有一次,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徐老板。徐老板经营的是个精密模具厂,有慢走丝、快走丝、磨床等五百万的设备,员工三十多人,一年接单两百万,正是我心目中想要找的工厂。第一,它专业加工精密模具。第二,这个厂不大不小。太大的厂,学校装不下,没有那么多资源提供,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太小的厂,不成规模,不上轨道,看不出它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徐老板的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又有科技含量或经济价值,又有比较活的生存能力。正好徐老板也有这样的想法,就像是谈恋爱一样,门当户对,一见钟情。
于是,我带了几个老师到徐老板的工厂考察,很详细地和他讲了我们的合作模式。
徐老板问:“我是跟你们合作开厂还是我独立开厂?”
我回答:“整个工厂我们除了提供场地,你不用交房租以外,其它跟你这个厂目前的运作和管理一模一样。”
徐老板又问:“日常教学对我的车间生产有没有冲突?”
我告诉他;“我们的学生是不帮你劳动的,你的师傅还是干自己的活,只是身边多了几个小徒弟,小徒弟从帮师傅搞卫生开始,然后师傅要手把手地教他怎么看图,手把手教他怎么装刀具,手把手教怎样操作等。你的工人还是你的工人,照常做工人的工作,你的机器就像是教练车,我们的学生就是驾校的学员,这批学生学会了,就换下一批学生。我们的学生是学徒,不顶岗,不帮你干活,这个是关键。”
徐老板又问:“那么,学生怎么教?”
我就告诉他:“要用你的师傅来教,就是学你们的技术,学你们的操作,像是“学徒制”,你们师傅帮带,手把手的教,你们怎么做就教他们怎么做。把操作过程全部告诉我们的学生,理论的不用你们教,我们有老师教,学生的日常纪律也由我们的专职教师协助管理。”
接着,徐老板很现实地问了第四个问题:“校长,我进去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呀?我的生产管理、运作会不会受制于学校?”
我很有信心地告诉他:“徐老板,第一,你的场地是免费的,你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你会有比较好的生产环境,成为校中厂后,很安全,连车间的保安都不用请了。环境又卫生、干净。第三,如果你将来扩大生产会有很多人才支撑。我们的毕业生会优先提供给你挑选,充实你的员工队伍。学校也不会干涉你的任何生产,你赚的钱还是你的。”
徐老板打消了顾虑,决定搬厂进校。
经过一个星期的搬迁,五百万的设备拉进了学校,三台日本沙迪克线切割机、六台快走丝、还有磨床、钻床、细孔放电、精密测量仪等配套机械和加工设备,整整齐齐地摆在车间。二十多个技术工人,也就是我们的兼职教师进了学校。每天都有二十多名学生在车间六个工作岗位上实训。
这时我真的感觉到模具专业的内涵充实了,活力激发了出来。
至此,徐老板也实现了华丽的转型。他由一个打工仔,凭着自身的摸爬滚打,用心钻研,从仅有两台机器打拼成为一个中小型企业的老板,现在又成了职业教育的导师。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徐老板从一个打工仔到一个老板到职业教育导师,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他本身就是一个活教材。

走进车间,女同学笑了
车间有很多具体的感性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到他未来从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有一次,有一个模具专业的女学生哭着找我,要求调班,调班的理由就是不愿意学模具专业。她说:“模具专业又苦又脏又累,都是男孩干的活,整天还要搬很多很重的钢铁,我又不够力,校长能不能把我调到会计班?”
我问她:“你觉得做模具又苦又累又脏吗?我带你到车间看一下。”
到了车间,我带她走到一台慢走丝机器前,这是一台从国外进口,价值近八十万元的精密数控设备,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秀气、精神、身着白衬衫的女孩,两手白白净净,身上没有任何污迹。我让女同学与这位女师傅交谈,同学慢慢知道了她的工作性质就像是操作电脑一样,不是传统想象中的又苦又累的模具工人所干的活。
接着女同学又问女师傅:“您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呀?”
女师傅答到:“我才刚出来工作第二年,现在一个月拿到近四千块钱。”听了女师傅的回答,女同学破涕为笑,对我说: “校长,我不调班了,我就要学模具专业。”

“大耳朵”的故事
有一天,2008级模具专业3班的杨健冬同学笑容满面地敲开了我的门,让本来工作紧张的我也被他的笑脸惹轻松了。他手中拿着一件精美的不锈钢工艺品,双手递到我的跟前,说:“校长好,这是我实训的时候用线切割做的工艺品模具,上面有咱们学校的校名,高二结束就要面对分流了,我可能直接就去了企业顶岗实习,也可能继续读高职高考班。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把他送给您,感谢母校,感谢校长,作为留念……”
我接过他的礼物,由衷地说了声谢谢。接着,我问他你喜不喜欢在车间上课。
他说:“很喜欢,在车间里能学到很多东西,我想要快点毕业,快点做一个技术工人。在车间学习了一个星期后,利用车间的设备,做了一个小配件,就是“长安职中”四个字,这是我的学校,这是一个集体,这里是我人生的一站。”
我又问他:“长安职中的‘职’字,为什么把‘耳’字旁做得这么大?”
他说:“从小妈妈告诉我,一个人干活做事读书一定要用心去听,用耳朵去听,这样才可长大。到了长安职中,到了车间,我非常认真地听老师的教诲,细心地听师傅的指导,所以这个耳朵的耳字是最大的,大大的耳朵象征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听话。”
后来他还告诉我,在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他花了三个晚修的时间计算大小、画图、做程序,用了一节实训课切割加工,又用了一节课用锉刀打磨,修出了弧度。一件小工艺品竟然要用了这么复杂的工序,而且他还加进去了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设计,实属不易。我告诉他,作为校长,我很佩服你,将来相信也会有企业的老总,佩服你的钻研精神。
我又问他:“你是怎么进的长安职中,后悔吗?”他说:“以前姐姐也在这个学校读过,现在考上了大学。自己在初三的时候贪玩了,分数没够上普高,所以姐姐和妈妈就建议我去读长安职中的模具专业。听说模具专业对人的设计能力和思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天生就是喜欢动脑动手的人,所以就抱着很大的希望来了。我来了,也收获了。”他还说:“我对我的未来职业有一个规划,先努力争取考上高职院校,这是继续深造的一条路;如果失败了,就去企业就业,用三年的时间做学徒,四年后做师傅,十年以内想争取自己开厂,做一个独立自主设计产品的人。”
我在被杨健冬同学感动的同时,也在想,是车间让他提前知道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所以他准备好了。真心祝福他十年后能创业成功,做一个模具企业老板!

徐老板开始戴领带了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引领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来渗透校园文化?我觉得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进校车间的徐老板,是一个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老板, 整天与机器打交道,非常质朴。他原来是并不打领带的,进了我们学校不久,我送了一条领带给他,跟他说:“徐老板,来我校指导交流的领导和朋友们很多,经常会有人来车间参观你的企业,以后正式场合能不能打打领带?”
徐老板接受我们的意见,在公众场合出现时穿得都非常正式,整个人看起来都是很精神的。伴随着徐老板形象的改变,工厂的管理都步入科学轨道,也更加人性化。
有一次在全省中职学校校企文化交融论坛上,我讲到校企文化的关系时,曾笑谈从车间进校后,徐老板老婆搬到学校来,整个人也是越活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因为以前在工厂里接触的大多是工人,现在她在学校里经常接触的都是知识女性,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气质修养,在学校整个氛围的熏陶下,老板娘整个人都变了。
徐老板在学校干得很开心,他公司也越来越规范。一次,学校安全检查,我们注意到车间的线路存在安全隐患,就告诉徐老板:“你的线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检修了。” 徐老板非常配合,花了一万多元把车间的线路全部换了。

小鲁厅长安排我插队发言
2007年9月16日,我们举行了车间进校的启动仪式。时任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出席启动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实行‘车间进校’,是长安职中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我们东莞中等职业教育的启发、对我们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是有全局性意义的。实行‘车间进校’,是我省职业教育在探索办学思路上的又一突破。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入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种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对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可靠的实习机会和场所,这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模式。”
会后,李厅长鼓励我说:“你再把‘车间进校’的理念再整理整理,‘车间进校’可以在全省推广。半个月后,有个全省的职教会在四会市召开,你要去给大家作经验报告。”
到四会市开会后,我才知道,之前这个会议并没有安排我们学校参加,所有的会议议程都已拟好,是李厅长特意安排我插队发言,而且,其他代表限定时间只能讲十五分钟,只有我的发言时间是安排了半个小时。
那天参加完“车间进校”的启动仪式后,李厅长很是兴奋,他回去后立刻安排广东省职教学会的陈瑞芳会长,杜锡强副会长到学校来参观。陈会长很感慨,她说“车间进校”让学生受益,让学校受益,让企业受益,它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具有创新性和开创性的,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陈瑞芳会长还说,“车间进校”体现了真正的职业教育,它有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车间环境,真实的管理环境,真实的操作环境,真正实现一个零距离就业的环境。

百度见证影响力
“车间进校”也引起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的关注,他《在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指出:“东莞的企业课堂和车间进校模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发展壮大中职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周以后,我无意中在百度里面输入“车间进校”几个字,百度里面涌出来的全都是我们“车间进校”的消息。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也都有报道。广东省各大媒体都用大篇幅对车间进校进行了报道:《南方日报》以“东莞职教试行‘车间进学校’”、《南方都市报》以“模具生产车间搬进中职学校”、《广州日报》以“企业生产车间直接搬进校园”为题争相报道了“车间进校”,这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
我们的“车间进校”也引起了诸多职业教育专家的注意,《中国教育报》、《人文职教》分别组织专家围绕“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专家的讨论和对话。

“新闻圆桌”对话
《中国教育报》邀请了几个专家、学者就车间进校进行了一个“新闻圆桌”对话:引企入校完善职教“双元制”模式——
主持人:潘光(本报记者)
访谈嘉宾:余祖光(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
杨玲华(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校长)
曹永浩(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张建(深圳通发激光模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期话题】
企业的生产车间办进校园
最近,广东省东莞市长安职业高中与两家企业签约,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将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在车间进行实习。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指出,这种车间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对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可靠的实习机会和场所,这是一种校企双赢的模式。把“双元制”模式本土化,长安职高对全省职教有全局性的示范意义。
一、校企合作,才能体现职教特色
主持人:“双元制”作为一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其特色体现在哪里?
  余祖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之所以受到肯定,是因为它破解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难题。有科研成果显示,人的职业能力有70%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要培养出高素质技术工人,就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方式。
曹永浩: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将是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是一项“政府扶持、行业协会主导、企业广泛参与”的教育制度,是一项注重实践和技能、让学生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实训和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制度。但我国当前还不具备实施“双元制”体制,也有人认为我国还不具备实施“双元制”的产业结构。
二、学做结合,必须有必备条件
主持人:“双元制”作为一种成熟的职教模式,为什么很多学校实施起来很困难?
曹永浩:“双元制”强调教学同生产紧密结合,学生要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强调企业广泛参与,企业的师傅就是教学人员;同时,实习设备要先进、配套,这在设备购置的投入上要求很高。
我国由于在校企合作上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在实践“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时,客观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虽然目前不少职校为增加实践课比例和开展实践教学,加大了实训中心的建设力度,但这种方式与“双元制”存在很大的差别:一是实训中心没有现实生产,没有完备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二是师资问题难以解决,教师的职业(岗位)客观上限制了教师难以成为生产师傅,学校也很难聘请到技术精湛的师傅任教;三是现代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往往是由几十种设备组成的,实训中心的设备更新和设备配套跟不上。
杨玲华:“双元制”模式的重要特点是使学生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地方得到培训,但这在很多学校难以做到。因此,对不少职业学校来说,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找到真正类似企业的实习培训基地,由企业承担生产技能训练和定向实习任务,达到“双元制”培训的效果。中德培训中心实施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充分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贯穿学生3年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市历次技能比赛以及“双证”考试中都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余祖光: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有25年,其间正式合作项目30多个,德方投资数亿马克,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职业教育的教师、校长和科研人员。中德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结果的判定标准,不是引进“双元制”模式,而应该是把握精神实质,是我们是否加快了掌握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的进程,是否加快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否加深了对现代职业教育规律的理解程度。
三、把握实质,才能真正取长补短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说,“引企入校”是对“双元制”进行的适合国情的改造?
曹永浩:“车间进校”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共同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学校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企业在参与人才培养的同时,可以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企业专门技术培养并优选毕业生进入企业。这与“双元制”模式本质上是一致的。
张建:选择将工厂车间设在职业学校,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培养适合企业生产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而非产品的生产。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目前在国内属于新兴领域,相关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而与一般从社会招聘工人入厂后再进行培训相比,在学校培训更有系统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企业自主培训,并到企业进行实习,可以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培养后备人力资源。我公司在学校设立模具激光设备技术服务中心,投入的设备有激光焊接机、激光打标机、激光切割机等模具激光设备,设备总值80万元左右。“车间进校”式的“双元制”是校企双方的共同愿望。

苏、粤、皖三省对话
    《人文职教》杂志社也组强了苏、粤、皖三省的职业院校的代表就围绕课程建设的问题,也对车间进校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以下节选部分对话内容:
主持人:吴长青(《人文职教》执行主编)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担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改革,以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经过多元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我想请大家就课程与实践改革背景下,“工学结合”方面现状及对策展开自由讨论。
曹永浩(广东省东莞长安职业高级中学校长)
我们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上做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车间进校”,一个叫“企业课堂”,它们是姐妹篇。这个目前也是我们广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两个主要标签。
“车间进校”简单说就是我们把生产车间引进到校园,然后把生产车间作为我们校园的一个实训中心。这个跟传统意义上的校办工厂是有不同的。它的不同之处就是车间的生产岗位就是我们学生的培养岗位,生产过程中学生是可以参与实习和实训的。
我们的合作完全由企业带设备、带管理、带技术、带工人。我们的学生不是他的工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的学生就像学驾驶的学员,他们的车间提供的是老师和学驾驶的车辆。我们的学生就到他的车上去学,学会以后第二批学生上去,会了就下来,我们的学生原则上不帮他开车,不是他的生产工人。但是我们用他的设备来进行校内的实训,包括考证。像我们市里的所有劳动部门的考证,都放在车间进行。
我们开始通过车间进校实现了一种以企业为主导、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课程建设。这个课程,包括指导的师父都是由车间、企业负责提供,学校的老师共同参与,共同指导。而且我们的学生不是整天、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放在那里。因为车间就在我们学校,我们只能是停课两周到那个车间,然后其他班停课两周再到那个车间,这样循环交替来进行。车间已经成为容纳到我们全日制教育的一个环节。对学校来说省了设备。这个车间第一期给我们带来了500万的设备,然后是省去实习耗材,实习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完成,还有节省师资等等,带来了很多便利。
此外,还有两种文化的交流,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促进。特别是促进教师下企业实训。以往学校没有车间,教师下企业还是比较难操作的。但是车间进来后我们的老师很容易下去。
但是也有一点,我们东莞市是世界工厂,我觉得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是占多数,在推广“双元制”的时候也面临了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机械化生产不够集中,在不够大型的企业很难推广,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它的路能够走多远我们也还在探讨、思考当中。但是我们觉得目前做起来还是很顺,给我们学校带来很多好处,比如那个牧野机床,给我们用的设备是超过一千万,我们的学生可以接受这样的技术和设备来培训,我们的学生应该说是很幸福的。连他的师傅都说:“我在这个行当里面滚了五年才摸到这个机器,你们还是学生就摸到这个机器了,你们很幸福”。学生也感觉到很幸福。我们老师也感觉到这帮学生确实很幸福,“企业课堂”是不是给我们职业学生真正带来幸福感,这该是个新课题了。
潘光主任(《中国教育报》记者)
曹校长刚才是从效率操作和实践教学方式上介绍他们的经验的,一种是进来,就是车间进来;一种是出去,课堂出去。这两种方式都是好方式。一个可以解决学校投入不足,是一个好处;一个是解决设备的先进性;还有一个是企业环境的真实性问题;还有一个企业师资问题。确实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江苏太仓的“双元制”经验更适合德国国情,但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的提炼上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我们请武建清副校长,或者“双元制”专家来介绍一下太仓的课程设置的方法吧。

广东省三大经典案例
《中国教育报》以“校企深度融合的三个经典案例”为题报道了我校“车间进校”,文章这样写道:
地处广东制造业基地东莞市的长安职业高级中学,近年来因开创性地探索实践“车间进校”和“企业课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而声名远扬。
2007年,长安职业高级中学签约引进两家企业车间(东莞长安汇丰精密模具厂和深圳通发激光模具设备有限公司),开创了“车间进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车间进学校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进校车间的师资和设备情况直接向企业下达教学任务,进校车间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单位,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只负责日常德育管理,不参与学生的专业教学管理。
以进校的“汇丰车间”为例,该车间共有快走丝9台、慢走丝3台,都配有熟练的师傅。在线切割教学中,学校每批安排约10人进入车间学习线切割技术,由“汇丰车间”根据教学任务书实施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与生产相结合,能学到企业用得上的技能,教学效果很好。在东莞市劳动部门进行的线切割技能鉴定中,我校学生合格率达到100%。”该校校长曹永浩说。

为“车间进校”正名
我校“车间进校”后,很多学校纷纷效仿。例如,福建某工业学校引进了一条生产打火机的生产线,现代化水平很高,学生经常下车间劳动;广西一所学校开办了校办车间,组装电子元件,天天接单,生意红火。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车间进校”。“车间进校”引入的不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而是力求企业的生产岗位和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岗位合而为一,高度对接,引入车间的教学内容正是我们专业教学的知识点;“车间进校”不是让学生做免费的生产工人,而是把学生当作能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实训员工,学生参加实训是为了掌握生产技能的,他可以在车间参加职业资格考证;“车间进校”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校办工厂”,它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人才培养质量。
车间进校,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车间场地,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通过车间进校,可以成功地吸取“双元制”教育模式并实现本土化,这是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是我校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的突破口。
“车间进校”的实质在于,它构建了“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和浅显的推断:现在两个车间的两个老板所聘请的员工的工资是月薪1500元至5000元,那么我们的学生能在这些岗位上顶岗实习的话,意谓着他们走出校园的时候,也肯定能找到1500元至5000元工资的工作。
同时,车间进校为加强校企合作创造了“五同步”:一是学校为企业培训职业人才,企业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相互提供平台,实现人才培训同步;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同步,用人标准与培养目标同步;三是学校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实习与企业生产同步;四是学校为企业“订单式”培养,实现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五是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同步。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学生在车间的机器上进行全市的快走丝考证,正好徐老板接了订单,考证与生产产生了冲突。教务处的领导告诉我,车间里货堆得满满的,所有的机器都启动了,正在赶货。我就找到了徐老板,和他商量,“可不可以让我们先考证,因为全市考证是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你的工人晚上加班生产,行不行?”徐老板满口答应。这时我感到“车间进校”的教学实践真的灵活地处理了校企双方的需求,当生产与教学有冲突时,生产能为教学让一让。

“双元制”会水土不服吗
“车间进校”也引起了质疑声。在《南方都市报》报道了我校开创“车间进校”新闻后的几天,江西财经大学的彭兴庭先生在《南方都市报》发文,一针见血地提出了疑问:“‘双元制’会水土不服吗?”
观照中国职业教育现状,根据彭先生的论证以及我们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观察,中国的水土还没有大量萌生出有利于职业学校办学的芽。彭兴庭先生是这样分析的:
“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是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德国,‘双元制’是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专门进行了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了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双方必须严格遵守《职业教育法》、《教育法》、《培训条例》等有关规定,并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国家强制力和激励机制的保证下,德国的企业已经把职业教育看成一种自身的‘企业行为’,不仅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生产岗位,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而且有规范的培训车间,有完整的培训计划和专业的培训教师。在我国,职业教育向来被认为‘低人一等’,似乎只有那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会‘委屈’到那里去,这种浅薄的教育观念使行政机构认识不足。与高等教育惊人的发展速度相比,职业教育显得那么的落寞和穷困。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靠的不是多么普及的高等教育,而是发达的基础和职业教育。可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的超速发展挤占了职业教育的经费,这是一种资源配置失误。如今,教育投入的这种‘偏见’所带来的后果已经显现。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工厂却招不到熟练工。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成果好坏与否,谁来评价?在我国,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就业部门和行业协会部门的沟通不足,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实力和教育水平也监督不力。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合格率,一些学校不惜降低标准,甚至沦为发证机器,教育机构的作用尽失。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评价是由与培训无直接联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有专门的考试委员会,由雇主、工会和学校教师三方代表组成。这种制度设计客观上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而我国的行业协会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似乎也难担此任。德国人以严谨而著称,而中国人则没有多少秩序观念,中德两国在文化观念、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传统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借鉴‘双元制’的德国经验只是第一步,如何抓住实质,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职业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不仅要在教育观念和意识上实现根本转变,还要在立法、制度环境、构建企业道义和培育公民社会责任意识上有所作为。”
彭先生的分析和论述都是铁的事实,如今中国针对职业教育的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企业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深层次“校企合作”依然在道义上不给力、企业行为上保守自闭。据一位德国亚深大学的博士讲:企业不支持职业教育会被谴责,真正主导职业教育的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只是协助,这是企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如果公民不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技能型人才的报酬仍然低下,那么中国职业教育的春天何时到来将是一个未知数。
当前,在立法、制度、文化道义和公民认识还没有配套到位,没有保障的情况下,站在职业学校的层面,我们就不能“等、靠、要”,而是要树立超前意识,用校长理念做推动,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既然社会大环境还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那么我们就自己超前,自己创造温暖舒适的小环境,以改变职业教育不太乐观的现状,最终影响整个职业教育界的大环境,为生民谋福利。这是职业学校一种敢为人先的先驱精神,也是职业学校的一种道义。
 
(源自:《一半是教育创意  一半是教育情怀》 · 曹永浩 · 暨南大学出版社)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canitake.net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read cialis coupon 2015
drug prescription card read coupons for cialis printable
aerius kaufen 2minapp.azurewebsites.net aerius medikament
quetiapine wiki site quetiapine overd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