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品牌创意

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30品牌创意教育创意里的校园故事

当企业遇见课堂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16    点击数:11097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临近六七月毕业季,还有不少名校学子奔走在求职路上,而我校2007级模具专业的八名学生,离毕业还有一年,就被深圳美高精密注塑公司提前“抢走”,这一事件在当时成为一大新闻,引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省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值得一提的是,这8名学生均来自我校与牧野机床公司合作开办的“企业课堂”班。
“企业课堂”是2009年2月底我们与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创的一种教学模式:牧野公司每年从高二年级选拔一批模具专业的优秀学生(约40人)到牧野公司,单独开设一个课堂,利用公司的人才、技术、设备,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学生在学校及企业合作下完成学历教育。
“企业课堂”第一期开班便初战告捷,我之前的种种顾虑也彻底打消了。事实证明,“企业课堂”是可行的!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
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际操作脱节,职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企业需重新接受培训,或者只能做工厂流水线工人,校企之间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校企合作中存在“校热企冷”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打破职业教育的困境?怎样才能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我一度充满困惑。
两年前,我们率先在省内推行了“车间进校”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学校为工厂提供场地、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降低其经营成本;工厂为学生提供固定可靠的、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实际。
当时这一举措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提议把我校的“车间进校”教学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在实施“车间进校”的时候我就思考,把企业“请进来”的同时,我们能不能让学生“走出去”?受校园场地、资源的制约,“车间进校”只能是小规模的,而外面的企业资源却十分丰富。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走出去”,那将是职业教育的另一片广阔天空。

一个故事赢得了一千万的教学设备
2008年,通过东莞模具协会的朋友,我偶然认识了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的总经理张尚明。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MAKINO)是牧野机床下属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牧野公司高级数控机床设备的推广销售业务。当时牧野东莞分公司刚刚入驻长安镇,张总正急于筹划如何让公司在长安扎根、长足发展。
有一次,我们一起喝早茶,很自然地聊到职业教育培训的话题。我向张总介绍了我校的“半工半读”、“车间进校”办学模式。
这个刚来东莞的新加坡人听了很好奇:“职业教育还能这么办?”
我说:“‘半工半读’模式其实还停留在校企合作的浅层次,‘车间进校’又受学校场地的限制,只能是小规模的。我有个想法,我们能不能来一次合作,利用你们公司的场地、设备、师傅、技术来培养我们的学生,把校企合作向深层次推进?”
张总在马来西亚长大,就读于华人开办的学校,从小深受中国教育理念的影响,刚到东莞就有意计划开办社会培训班,对我的提议颇感兴趣,但这个精明的商人还是直接问:“我们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我当即举了个例子:“松下电视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片是请一个十七八岁的花季少女拍的。他们又不是消费群体,为什么请青少年拍电视产品的广告呢?其实松下公司是有其战略眼光的,它瞄准了中国十年后的市场,它要从中国的青少年一代开始培养他们对松下产品的感情。十年后,80年代初的这一代青少年将成长为青壮年,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主力,自然也将成为松下电视的购买主力。果然,在90年代,男女青年们结婚的的时候,‘三大件’都会首选松下电视。”
张总似有所悟,还随手掏出笔记本作记录。
我进一步点明:“我们的学生到你们的公司去学习操作你们的机器,接受你们企业的文化熏陶,培养青年一代对牧野器械的感情,这样你们很容易拥有一批MAKINO的忠实粉丝,等他们成为技术骨干或企业老板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优先购买牧野设备,这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肯定有好处。”
张总还是很实在地问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合作对我们的设备销售有什么帮助呢?”
我继续告诉他:“现在的企业购买了你们的先进设备,在人才市场是很难招到熟练的操作技术人员来操作设备。如果送企业的员工来培训,就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且成本也会很高。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往往是花高工资从其它公司直接‘挖墙角’,把熟练的技术人员请来,这无形也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张总边做笔记,边认真地听我讲下去。“如果我们的学生熟练掌握了你们的设备操作技术,那么你们在买设备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给购买设备的企业提供无偿配送熟练操作技术人员。”
听到这里,张总终于恍然大悟,初步决定用他们设备展厅近一千万元的先进设备来和我们合作培养牧野数控机床设备的熟练操作技术人员。

课程设置是“企业课堂”的核心
不久后,我们与牧野公司正式开始洽谈合作模式。我们计划在企业开设课堂,把学生送到企业去学习,那么,这个课堂应该怎么开设?课程应如何设置?学校的教学与“企业课堂”的教学如何衔接?学生到了企业,如何管理?……张总亲自提着笔记本电脑带着他们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办公室不下四次,我们一起对三年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商讨。重点是牧野课堂半年的课程如何与学校三年的课程成为一个体系,又能依据“企业课堂”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洽谈过程中,张总也坦诚说出了自己的种种顾虑:“我们的设备很昂贵,一把刀具都要二三十万,如果不小心操作失当很容易撞断,损失巨大,如何保证公司设备的安全?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差,如何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而且,这么多学生过来,会不会扰乱我们公司的正常秩序?”
我拍着胸膛向张总“立下军令状”:“这点你尽可以放心!我们学校纪律严明,学生个个自觉乖巧,爱岗敬业。历来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学生都是赞许有加的。学生的管理工作尽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会按照企业的要求管理好学生,而且不会给企业增添任何麻烦和损失!”我想我当时说这样的话既是要得到张总的信任和放心,同时也是近年来对学校校风建设、学生管理的一种自信和把握!
我带张总实地考察了我们的校园及课堂,看到一切井然有序,张总终于放下心来。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职校的情况是很乱的,我还预备着要和学校谈企业的5S现场管理法(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词的缩写,简称5S),参观了长安职中后,我无话可说了。学校的管理非常有条理,学生的素养非常高。另外,长安职中有一个非常聪明和有魄力的校长。正是这两点,让我坚定了和长安职中合作的信心!”后来,张总在接受《东莞经济》杂志采访时对记者这么说。
几经商谈,我校和牧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
1.牧野公司(MAKINO)每年从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一个班的学生,由牧野公司提供师资、学习及实训场地,由牧野公司组织教学,在公司内独立开展为期20周(一学期)的企业课程教学;
2.牧野课堂课程教学计划由牧野公司制定,学校核准。牧野课堂课程主要包括牧野及其伙伴企业相关设备的操作理念,如牧野加工中心、牧野电火花机、牧野线切割机的指令、操作及维护保养,以及牧野伙伴企业来自瑞士的EROWA(瑞士欧令达集团成员)柔性制造理念、EROWA快速定位装夹系统、EROWA一体化工作管理软件等等;
3.牧野公司对完成牧野课程的学生发给牧野认证证书,推荐学员到相关客户公司就业,对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对特别突出的学生提供国外培训机会;
4.学生在牧野课堂学习只要交正常学费,学校及企业不对学生收取额外费用。在牧野课堂学习期间,按照牧野公司职员的要求由公司统一管理,包括工伤保险等。
我们将这种教学模式命名为——“企业课堂”,其实质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前期培养,企业接着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用自有的师资、设备和课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日制教育,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下完成学历教育。
拟好签约合同后,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时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牧野公司出于经济不景气、资金周转难的考虑,要求华南分公司暂停原定的合作计划。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张总恪守承诺,想方设法做总部高层的思想工作,才没让我们的合作计划流产。张总还开玩笑地对我说:“如果这个事情办不成,我以后怎么还能在东莞长安立足?”不得不说,在这点上,张总所体现出来的企业家的高度诚信和社会责任感让我着实感动!

企业“军规”第一条:铁的纪律
企业在挑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时候,往往看重的第一条就是要有良好的纪律观念。2009年3月,牧野课堂正式开班,第一批学生进入了牧野公司学习。至今已经开办三期,教师与学生均积极配合,没有出现过任何生产事故。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我们在管理方面制定了详细严明的规章制度。
【牧野班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一.机床操作安全规定教育
1.上课时必须按要求穿工作服或校服,否则不许进入实操车间。
2.禁止带手套操作机床,若长发要戴帽子或发网。
3.所有实验步骤须在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许开动机床。
4.机床开动期间严禁离开工作岗位做与操作无关的事情。
5.严禁在车间内嬉戏、打闹。机床开动时,严禁在机床间穿梭。
6.未经指导教师确认程序正确前,不能改动操作箱上已设置好的“机床锁住”状态键。
7.拧紧工件:保证工件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
8.移去调节的工具:启动机床前应检查是否已将扳手、楔子等工具从机床上拿开。
9.采用正确的速度及刀具: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推荐的速度及刀具选择正确的刀具加工速度。
10.轴插入主轴前,芯轴表面及主轴孔内,必须彻底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
二.数控铣床维护与保养
1.保持工作范围的清洁,使机床周围保持干燥,保持工作区域照明良好。
2.保持机床清洁,每天开机前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对各部件加油润滑,并在机床空运转三分钟后,按说明调整机床。并检查机床各部件手柄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3.爱护机床工作台面。毛胚件、手锤、扳手、锉刀等不准直接放在工作台面。
4.下班前要关掉机器,切断电源。并将机床内的切削清理,将油污擦拭干净。
三.课室上课纪律
在牧野公司上课时间,所有的纪律要求根据《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德育手册》上的相关条例执行,希望各位同学互相监督,互相勉励。
以上的纪律制度不是一个简单的链接,它是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保障。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制度不是写在墙上的,也不是印在书上的,更不是停留在口号上的。它应该是写在学生的心坎上,应该是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付诸在学生的行为习惯里。

学生:企业课堂教给他们就业的自信
“企业课堂”的开设,让我们的学生受益无穷。
将课堂搬到企业,在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上学习操作,有幸被选到“企业课堂”的学生大呼过瘾。“进入牧野公司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这些机器真先进,学校里的那些普通机床真是没得比,无论精密度和运作效率都让我们大为惊叹。”高二级的李汉斌说,“上午学习操作理论,下午就分组到机房,每天操作机器的时间保证四五个小时。不要说明年毕业了,就是现在让我进工厂,上岗和基本的操作都肯定没问题。”
吴灿峰同学与他有着相同的体会:“企业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像‘工作’,师傅都是手把手地教我们。我现在至少已经掌握了与机器相关的三种技能,一是线切割;二是加工中心;三是电火花的操作,觉得自己的职业选择面更宽了。在企业里,我们还会接触到很多同事、上司,跟他们打交道和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的相处完全不一样。因此,我们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离毕业还有一年,陈章安、李嘉华等八名同学就已经得到了深圳美高精密注塑公司提供的实习机会。陈章安的岗位在加工中心(CNC),所操作的机器是牧野公司的,以前在牧野课堂学到的专业知识在新的岗位上派上了很大用场,同时他觉得知识远远不够用,于是更加努力学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专业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成为第一个符合厂方签约意向的人。如今,陈章安已是美高精密制品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的技师。
李嘉华也说,“进公司后,主要工作就是操作牧野公司的机床设备,公司的一些员工告诉我,一般进公司的新人,起码要两三年后才能有机会操作这些机器,而我,基本没问题。”
据跟踪了解,八位来自牧野班的学生,到了实习企业也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班主任李柳霞讲述了一件令她相当感动的事:2009年10月中旬,我们几个老师在尹主任的带队下到美高公司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企业领导宋总说起我们的学生时,非常详细地把每一个学生的实习表现说出来,看得出他时刻都把我们学生的情况一一记在心里,从而可看出企业对我们牧野班同学的重视程度,这就是牧野品牌效应。

教师:企业课堂教给他们技能的真谛
在“企业课堂”中,获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我们的教师。
职业学校的教师由于远离生产一线,多数以理论为主,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我想,“企业课堂”要提升的不能只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应倡议我们的教师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紧跟生产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于是,我先后安排了吴振献和孔君两位学校模具专业老师到牧野公司去参加教师下企业实践,同时协助公司“企业课堂”的相关工作。
吴振献老师介绍,“牧野的机器设备令我大开眼界,牧野的机器是目前世界上顶尖的数控加工技术设备,技术含量高,买得起牧野机器的工厂都是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大厂。我刚到公司就要接手教学,由于不熟悉设备,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找过三个师傅给我做指导,尽量多地和公司的师傅们接触,了解更多关于工厂第一线的实际操作要求,再根据实际的操作经验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遇到有疑惑的问题,第一时间问清楚师傅,并请求他们给予帮助与指导,做到教学前有笔记,教学后有总结与心得。”
孔君老师2011年3月被学校派到牧野公司,和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在生产一线工作。他所在的部门是应用技术部,主要为新客户提供技术培训和疑难解答。他说,在牧野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受益匪浅,见识了世界一流的机床设备,学到了一些新的、比较超前的加工概念,由于实践机会的增加,我的技术也得到提升。孔老师还特别提到了他对日企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新的体会和认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非常认真,对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不像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的加工理念‘差不多就行’。另外,在日企和同事、上级相处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例如,提出问题一定要有依据,发现了问题一定要解决,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解决得怎样了。”

美誉“东莞模式”
2009年6月2日,我校与牧野公司在东莞市金铭国际工业模具城举办“企业课堂”暨“百家名企是我师”启动仪式。启动仪式请来了东莞市吴道闻副市长、长安镇陈福坤镇长、广东省教育厅吴艳玲副处长、东莞市教育局黄金海副局长等省市镇各级领导,吸引了香港金属制造业协会施金城会长、东莞市五金机械模具协会会长、长安金铭国际五金模具城孙沛林董事长、长安商会孙伟成会长、东莞市台商协会长安分会许麒麟会长、深圳机械行业协会范虹主任等各大行业协会人士,以及中国移动、建设银行、步步高公司等数百家著名企业代表。
通过和牧野公司合作“企业课堂”的办学成果,我们一方面可以向其它企业做一个示范,证明企业和学校可以找到双赢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示范作用,我认为,职校与企业广泛而深层次的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我希望长安职中能够做出一些示范和探索。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探索也获得了省、市各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认可。
广东省副省长宋海2009年7月6日在全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工作汇报会上特别指出:“东莞的‘企业课堂’和‘车间进校’模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发展壮大中职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2009年10月29日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指出:“东莞‘企业课堂’、‘车间进校’等模式已成为各地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车间进校”、“企业课堂”铸就了东莞模式,东莞模式成为了省内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经典范例。

局长提醒我看新闻
2009年6月的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时任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晓棠先生的电话:“曹校长,我看到了《羊城晚报》在A3版对你们学校推行的‘企业课堂’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你去看一下吧,改天,我再到你们学校来详细了解一下企业课堂的进展情况。”
放下电话,我有点懵了,《羊城晚报》报道学校办学事迹,我怎么不知道?我仔细回忆最近发生的事情,终于想起,前两天有两位《羊城晚报》记者来学校做过一次采访,这两位敬业的记者当时连午饭都没吃就走了。要不是杨局长的一个电话,我还真不知道,他们已经将采访内容刊登了出来。
我们的学生提前就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引起了《羊城晚报》的关注,将我们学校作为个案来分析研究。文章这样写道:“在高考、中考刚刚结束的今天,我们在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东莞,选择了一只‘麻雀’,细细解剖,或许会给教育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带来良性的启发。”(《羊城晚报》2009年6月19日A3版《学生尚未毕业,企业提前抢人》)

“企业课堂”名扬非洲
2010年11月,我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世界银行非洲国家高级官员考察团。考察团包括世界银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南南交流团多名首席教育家及塞内加尔、乌干达、利比里亚、喀麦隆、莱索托、突尼斯等非洲六国的副部级教育官员,专程来我国考察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鉴于我校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在社会上取得了广泛的赞誉,广东省教育厅特地推荐客人赴我校考察校企合作情况。
2010年11月2日,考察团一行四十多人在东莞市教育局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我校,受到了我校全体师生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接待。
非洲国家考察团参观了学校模具实训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及进校车间——汇丰车间,他们认真听介绍,仔细询问各种机器的功能,并与正在实训的学生亲切交谈,有的官员还饶有兴趣地拿起操作说明书阅读,并要求提供副本带回国参考。
考察团纷纷就感兴趣的话题向我们提问,包括招生、就业、办学经费、贫困生的补助、校企合作怎样开展等。提问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超出了原来预定的安排。
牧野公司的张总当天也特意过来协助我们接待访问团的工作。那天,张总真是帮了很大忙!他熟悉英文,义务给我当翻译,为我和非洲客人之间搭建了很好的沟通桥梁。张总还向考察团详细介绍了牧野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办的“企业课堂”,他还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谈了对人才的需求,并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扎实的工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好学的工作态度给予高度评价。张总那天和非洲国家高级考察团的交流是无障碍的,他的英语是那么的流利,他对校企合作是那么的熟悉,会后还有几个国家的部长官员笑着邀请张总把牧野公司办到非洲去,然后与他们当地著名的高校进行合作。张总从没想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会得到非洲客人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企业课堂”一夜之间就已经是声名远扬到非洲去了。
其实,如果你的教育模式创新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你的人才培养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那么这种教育模式肯定是会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尊重的,正如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受到青睐。

校企合作 校企双赢
“没想过会产生这么大的社会效应!”站在今天,回想起三年前的决定,张总不时地发出一番感慨,“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办个班,把最先进的、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让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接轨,这样有助于牧野这样一个外企参与到本地的发展当中,与本地的企业、协会、政府、学校融合在一起,取得长足发展。没想到这个班竟然吸引了这么多外界关注,以致世界机构、省市领导等都来牧野班考察,给我们的牧野员工带来了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
听这话,我颇为得意:“所以说,我当初的设想是不错的!牧野班的好处,一来可以推广你们的品牌,因为从牧野班出来的学生将来会遍布珠三角,甚至全国各地,他们都是带着牧野的标签和烙印出去的。牧野班实际就是一个牧野的人才孵化基地,培养的是未来一代技术工人对牧野品牌的认知和情感。二来,在推广品牌的时候可以打包送人才,在销售牧野设备时配送一个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为客户降低人才成本,从而建立更加良好的客户关系。三是,《中国教育报》、省内主流媒体的大篇幅报道,免费为牧野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回想起我和张总的合作过程,是非常愉快的,我也充满了感激。多亏我们遇上了这么好的合作伙伴!这一路来,张总做了很多事情,例如,他专门安排了公司二楼培训室供学生上课使用,以及均价150万左右的十台高级设备供我们的学生实操,请牧野的技术师傅给学生授课。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学习模具,张总还邀请了包括夹具、材料、刀具等其他厂商为学生上课。在张总身上体现了企业家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这是让我很敬佩的!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是浅层次的。如“订单式”、“工学结合”、“校外实训”等传统的校企合作形式,都只停留在浅层次,流于合作的表面形式,没有真正渗入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深层次合作中去。
“车间进校”、“企业课堂” 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兼行“校企”双重职能——既能出色完成理论学习,又能有效训练操作技能,学校和企业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经济实体,既出人才,又出产品。省职教学会陈会长来校参观时曾给过高度评价:“深层次校企合作,通过实现“四个一”(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室、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企业认识到学校培养人才质量对自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制定培养目标,学校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到校, 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 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研究制订专业培养基本方案和适应企业特殊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企业不仅提供一定场地设备,且派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师徒帮带,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实训教学条件基本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
从“车间进校”到“企业课堂”实现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从企业方面看,企业从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全方位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逐步将企业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从学校方面看,“企业课堂”的专业设置符合产业结构,课程安排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能保证扎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需求,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校企双赢!

      (源自:《一半是教育创意  一半是教育情怀》 · 曹永浩 · 暨南大学出版社)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canitake.net can i take lithium with coffee
aerius kaufen 2minapp.azurewebsites.net aerius medika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