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抗战英雄点赞
政策理论

论文
153政策理论论文
政策文件
154政策理论政策文件

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

作者:黄文,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4.23    点击数:6995    

朋友的宝宝一岁多了,听他说,他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一段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趴在他肩上甜甜地听儿歌,父子双双沉浸在这暖融融的时光里。我听后无比的羡慕,转而是酸楚和遗憾。

  我有孩子,可我不曾有过那暖融融的时光,好像一天也没有过,代之的是紧张、焦虑、烦恼、疲于奔命的应付,也就谈不上轻松、欣赏、享受。因为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淡定,没有进一步登高远眺的洞悉,如同一个极度贫困的人每天要为温饱而挣扎,没有精力看到外面世界的绚烂与斑斓。一切的一切,源于我不曾看见孩子,不曾看清自己,不曾拥有养育孩子的智慧。现在我开始看见了知道了,可孩子已经长大了。昨日不再重现。

  近两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才真正了解到一些正确的家教理念、方法。记得比较早看到的一本书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孩子:挑战》,当时一个感觉跳出来——我要是早看到这本书就好了,女儿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女儿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有关家庭教育的宣传、书籍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也鲜见相关的培训班。当时也有学习的欲望,可苦于“求学无门”,只好懵懵懂懂地赶路,一路上跌跌撞撞。

  虽然没有要求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但一直把学习看作最重要的事。“学习最重要”像一个小小的容器,把孩子禁锢在里面,任何个性的触角想突破边界都被视为“错误”,我们则处于不停地修理错误之中。我们做父母的跟孩子就这样一路在“较劲”中度过,温馨、快乐、享受成了奢侈品。

  这两年通过不断的学习才逐渐认识到,学习固然重要,但还有许多素质品质与学习同样重要,甚至比学习更重要,比如阅读习惯、劳动习惯、健康管理能力,等等。当初完全没有认识到,我们是要让孩子眼前仅仅是在父母的看管下学习好,还是让孩子将来自己能够独立地生活好?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人给予指点。

  今天,我反而有些庆幸孩子的“不听话”“有个性”,正是因为这样,她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些“权益”;庆幸她有能量做出一些“逆反”的举动,否则,今天她也许是一个平平庸庸、毫无生气的年轻人。现在,我才开始懂得什么叫做自己,不能做自己是怎样的痛苦,不能做自己的自己会是多么苍白的存在。

  我认为世上有四类父母。第一类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他们只是停留在动物的本能上,对孩子仅仅是生育与喂养,应称之为爹妈。第二类是自然的父母,他们有着朴素的但恰巧是正确的观念,顺应了孩子的发展,能把孩子培养得比较好,有的甚至成为人才,比如爱迪生的母亲,但他们不知晓自己做法背后的原理。第三类是反人类父母,他们接收了上一代对自己的伤害,带着创伤却不自知,有意无意地又去伤害自己的孩子,“父母皆祸害”吧里的许多父母便是这样。第四类是智慧的父母,他们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主动学习各种育儿知识,孩子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了然于胸,从容地走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赶路与看风景两不误。

  都说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但这个礼物极为高端精密复杂,不进行深入的学习,不但领会不到礼物带给我们的深度意义,充其量视其为一支悦目的花朵,弄不好还会把礼物摧残得体无完肤。

  无论我们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各种问题而不觉知,而孩子会把这些问题从沉睡中唤醒。比如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你实际上是不是在满足自己心中曾经物质匮乏的内在小孩,你会不会思考是在满足孩子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比如孩子摔碎一只碗你打了他,你是不是想起小时候打了碗受到的惩罚,你会不会想一想你的愤怒情绪有多少是孩子带给你的,有多少是因为今天与别人发生矛盾正无处发泄,有没有想一想孩子是为了帮你干活却因小手还不够灵活而失手,是孩子重要还是碗重要……

  所有的思考、觉知和看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进阶,才能一点一点地认识到。你不仅仅是在为孩子付出,拥有智慧的多少决定了你能捕捉到多少孩子带给你修复自己的契机,才能促成自我发现,真正做到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日子并不长,与父母分离是他们终要完成的发展任务。不要等孩子远离了我们,我们才想起抓住点什么,或是让孩子带来的那份觉知消逝在自己的无知中。要知道,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